而国家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增长168倍,超越所有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00万千瓦装机目标。
光伏产业经历了2016年的高速发展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名片。但随着2017年补贴政策的调整以及原料成本的上涨,加上16年基数过大,业内认为光伏上市公司很难再复制去年的辉煌,增速亦可能下降,2017年及未来几年光伏发展的主线是结构、布局双调整。
另外,海外包括美国、日本的政策补贴都在退出,而供给侧却在增加国内光伏企业从2015年到去年年中都在大量扩产。但产业政策应该是不断优化与调整的,比如电改可以有效支撑光伏分布式的大力发展,另外可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措施,调高电价的阶梯。举例来说,标杆电价调高与降低,不见得与产业强弱成正比关系,恰恰相反,标杆电价逐步调低是趋势,而国家层面对光伏产业的了解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是趋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调研员邢翼腾也指出,2017年以及整个十三五期间光伏最主要的任务是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产业政策仍是光伏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目前整体产业经历了16年的热潮,未来在电价和补贴等问题上应该理性看待,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光伏企业如何保持优秀的核心竞争力是首要因素。
作为一项重要的清洁能源,光伏产业仍属于成长期的朝阳行业,而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尽管牢牢占据着全球首位,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杨怀进就向记者提出了用地瓶颈、融资较难、地方保护等问题,这些新老问题的解决将影响着国内光伏企业的发展。但是面对诸多国内与国际问题,光伏产业在热潮背后的冷思考似乎更为重要。数据显示,海润正在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布局。
根据非公开发行方案(修订稿),本次定增对象为华君电力、保华兴资产和瑞尔德共3名投资者。我们都是小业主,实在是经不起发大财。至此,杨怀进既不再担任海润高层管理职务,也不再是董事会成员,打拼光伏行业17年之久的光伏教父黯然退场,不免引人唏嘘。从骗子开始,到骗子结束,十几年的时光好像跟杨怀进开了个玩笑。
时也?命也?运也?还是必然?其实对杨怀进来讲,已无所谓胜败,也不存在出局,他也许只需要休整一下,然后在某个时间点东山再起。杨怀进辞去董事长职务之后,海润的发展似乎依然延续着他一贯的思路,尤其是在他所熟悉的国际业务方面进步明显,对此,杨怀进曾表示:我是全面配合。
庆幸的是,2016年1月26日,*ST海润与联合光伏、中国华财金融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华财基金)三方签署《转让契据》。浸淫光伏行业多年,对这一行业发展充满信心,自己从未想过要离开这个行业,也从未想过要离开海润光伏。信任危机2015年12月28日,他已经正式辞去海润光伏董事长的职务,此前他已经辞去了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有人据此认为杨怀进将全面离开*ST海润,他的第四次创业宣告以失败结束。2016年4月15日,海润股东紫金电子、杨怀进和吴艇艇三方正式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之终止协议》宣布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
在辞职前的一个月,杨怀进还曾表示,希望能将海润光伏建设成为有实力有品牌的电力能源供应商,并将其发展成为千亿级市值的企业。鲜有人知道他在忙什么,或者在做什么。杨怀进曾说:我是学经济的,不懂科学,可我是光伏行业的见证者,我亲眼看到上天将光伏行业的发展机遇送到中国企业家手中,让大家能够将企业做强做大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可我们每个企业家都失去了这个机遇。一年之内,这些在建电站将全部建成,届时公司持有的海外电站规模将达到600MW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推出的超跑计划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多晶以往长期处于绝对竞争优势,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这轮竞争中,除价格外,技术亦成关键指标。受此利好影响,众多单晶企业扩大产能的报道也不时见诸报端。
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在接受采访时说,下半年没有领跑者项目后,就是真正拼实力了。2017年上半年单晶需求旺盛,并非单晶竞争力上升,而是因为去年投标的领跑者项目中为了技术分,设计了相当比例的单晶组件,导致单晶需求超过单晶产能供应。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领跑者这条主线是对的,但在单多晶两者指标设计上存在缺陷,两种技术路线标准至少应该在效率上拉开1.5以上的距离,而不是现在领跑者计划中两者相差的0.5。国内领跑者计划技术指标,如果定多晶270瓦,单晶至少应该定为285瓦,这才能称之为领跑。因为这类企业最初产能可能非常小,给这些企业这样一个基地,相当于一颗定心丸,助推这一先进产品的规模化。
彭博财经太阳能分析师江亚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短短一年的时间,单晶在全球的占比已从之前的不足10%飙升至20%以上。
韩华新能源多晶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9.5%,功率达301W。同时,单晶高调崛起的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是光伏行业领跑者计划。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刚线与领跑者面对单晶逆袭,有专家认为,单晶硅电池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提升,目前产品稳定性、使用寿命都达到了产业界最高水平,成本与多晶硅组件也在逐渐缩小。
由此,也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常规单晶产能过剩或将在未来几年暴露出来的担忧。初衷依然是好的,但有了领跑者计划的首秀,超跑计划未出,行业却已暗潮汹涌,关于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争议已经开始。阿特斯、保利协鑫、晶科能源、韩华新能源、天合光能陆续宣布,多晶组件转换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中晶科能源采用PERC和黑硅技术的高效多晶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2015年底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0.13%。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专家表示。同时大规模推动多晶的金刚线改造和黑硅技术配套和PERC技术,同行业主流企业一起,将高占比的多晶产业链做到极致,最大限度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自2015年,国内单晶高调扩张。有关单多晶之争从未停歇。
相关数据显示,在领跑者示范基地与领跑者项目中,高效单晶占比不足20%,普通单晶线成为主流。在此行业规范的基础上,2015年光伏领跑者计划将单多晶电池组件效率指标同时提升了1%,要求分别达到17%和16.5%。
然而,近年来多晶的统治地位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单晶的挑战。该标准一出,随即引发了延续至今的单多晶之争口水战。有行业专家预计,2017年多晶硅扩大的速度将取决于黑硅以及金刚线切割制程的推广速度。有专家指出,2017年,全球光伏市场对高效单晶的需求仍在扩大,但受制于国内这一两年高效单晶投产规模和速度,以及新增产能等待进口高效单晶生产设备的周期,未来将出现国内高效单晶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领跑者计划对先进技术产品指标规定,多晶硅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要达到16.5%和17%以上。邢国强强调,多晶黑硅技术推广以及多晶金刚线的使用,在降本上仍有巨大的空间,阿特斯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未来一年内就可见效。
政府希望给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国内先进技术企业,提供一个23年的持续市场发展空间。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向记者介绍,实事求是地讲,在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单晶在性价比上仍不能与多晶PK。
随着多晶技术的革新,单多晶拉锯战再次被推向高潮。从2015年6月,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1GW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获批,到2016年5月,第一批、第二批5.5GW的领跑者基地名单公布,总计6.5GW领跑者项目市场规模,引发了各路光伏企业的竞相角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